水下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1.1 版(請參見 卷頭語,謝謝)

作者:朱雲瑋*

前言

於現代科技的進步以及保育的觀念普及,

使得在水面下的攝影活動已成一般潛水活動中較為普及的項目了。

但水面下的物理及化學環境與一般陸地上有所不同,

加上一般潛水者對攝影基本理論的不熟悉,常導致水下攝影者無法得到理想的畫面。

這種狀況若是發生在休閒潛水攝影時,或許會有些灰心,但頂多下次重拍罷了;

但若是發生在科技或商業潛水的攝影中,將要面臨的問題可能就複雜多了。

合約的履約期限、天候狀況允不允許重做、資金的調度等等,甚至是無法重拍的點位。

因此,特利用此單元,將水下攝影的特性與技術作一系列的介紹。

首先要先瞭解的就是攝影基本理論,如此才有能力選擇個人所適合的器材,

再依照不同器材的特性去修正、調整潛水的技巧及姿勢,使得水下攝影成為輕鬆快樂的事情。

在第一單元中著重在攝影的理論與器材的介紹

往後的單元將會有

標準的水下曝光(人工及自然光源)

水中視角(鏡頭的選擇)

相機各功能的特性與使用時機

攝影美學

特殊的水下攝影

以種不同的角度探討水下攝影的理論與實踐的精神。

各單元並非完全的獨立,彼此間會有交互引用及例證,以期讀者們有更真切的瞭解。 


一、攝影名詞的基本認識 

關攝影方面的專有名詞需事先瞭解與統一說法,

這樣對往後所有陳述的現象或理論比較不會造成誤解。

其實攝影各方面均是互相影響的,但是為了使讀者易於瞭解,

我仍將之分為相機、底片、成像(包含曝光等)及閃光燈等方面來加以解釋。 

有關相機的專有名詞

 
光圈(diaphragm):鏡頭上調整光孔(aperture)大小的金屬薄片,

可控制讓一定的光量通過,以便進行底片曝光量的控制。

 
f值(f-number):就是鏡頭焦距(focal length)除以光孔直徑的數值。

許多人將aperture與diaphragm均稱為光圈,是容易造成混淆的,(雖然我也這樣用)

光圈是調節光孔大小的機械構造並非光通過的孔徑。

若鏡頭的焦距為 40mm,光孔直徑為 10mm,就以 f/4 表示;

若鏡頭的焦距為 40mm,光孔直徑為 5mm,以 f/8 表示。

數值越小代表光孔相對直徑越大,也就是入光量越多。

整數級的f值有f/1、1.4、 2、2.8、4、5.6、8、11、16及22。

每一級數的左邊均比右邊大 2 倍,f/2 入光量為 f/2.8 的 2 倍;為 f/4 的 4 倍。

由於大兩級光孔直徑便大一倍,所牽涉到的鏡片材質、設計、鏡片面積均為等比級數。

這也就是為何兩支鏡頭的最大光圈僅差一級,但價錢卻差了快一倍的理由之一。

一般多誤稱光孔為光圈,若以光孔稱之又恐會造成讀者的不適應,

因此本系列文章均用 f 值表示,以避免誤會及不適。



聚焦(focusing,對焦):藉由調整鏡頭內鏡片至底片的距離,而使底片呈現清晰的影像。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底片暴露在光線下的時間。快門速度越快,底片越不易受到震動的影響。

為了配合 f 值的比值,快門速度亦是以2n為單位,

1秒、1/2、1/4、1/8、1/15、1/30、1/60、1/125及1/500秒等。

當快門速度為 1/125 秒、f/8 與快門速度為 1/60 秒、f/11 的曝光量(exposure value)是相同的。

雖然曝光量(EV)相同,但在景深、反差(contrast)等的光學表現上已產生了變化。

 

有關底片的專有名詞 

底片感光度(film speed):底片對光線敏感的程度。

通常底片在製造時就已決定了此底片最佳密度時的曝光量。

現有三種表示方法:

ASA scale美國感光速度系統;

DIN scale 德國感光速度系統;

ISO scale 國際標準感光速度系統。

ASA 及 DIN 均以 1/3 f 值級距改變。

ISO 則結合兩種系統,如 ASA 100的底片等於 DIN 21 度,ISO 則標示為 100/21 度。

結合上述的 f 值及快門速度關係可得知,

在快門速度 1/125 秒、f/8 及使用 ASA 100 的底片下

與快門速度 1/ 60  秒、f/8 及使用 ASA 50  的底 片下的曝光量是相同的。

換言之,上述條件與 1/250 秒、f/8ASA 200 下的曝光量也是相同的。

感光度越低反差越大、粒子(grain)越細膩 及解像力(resolution power)越高。

但是也因為感光度降低而使景深變淺及快門速度變慢等。

因此如何利用 f 值、快門速度及感光度的搭配,

得到所想要的反差、粒子及解像力是攝影者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由於此項目的操作與考慮事項相當的複雜,日後會有專門的單元作介紹。 
  
 

有關成像的專有名詞 

景深(depth of field):在物體上作準確的聚焦後,理論上僅有此點為清晰的影像。

但由於人類眼睛解像力的緣故,使我們視這聚焦點前後一定範圍內的物體亦是清晰的。

在總清晰範圍中有 1/3 的長度在焦點之前,2/3 的長度在焦點之後,此範圍便稱為景深。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下列三點:景深與 f 值成正比,景深與距離平方成正比,景深與焦距平方成反比。

簡言之,就是光圈愈大、景深愈淺;離被攝體愈近景深愈淺;焦距愈長景深愈淺。

色溫 (colour temperature):固體(玄鐵)受熱後由於溫度的漸昇使固體的顏色由橘紅轉為白再轉為藍綠色。

每一溫度均有一對應顏色,以凱氏(kelvin)溫度以k為表示。

以攝影用的日光型(daylight)底片為例,此種底片是將 5,500k 視為白色,

也就是將早上 10 點無雲、海拔高度為零的陽光訂為標準白色,

相對 5,500k,家用鎢絲燈泡所發出的 2,900k 就變成橘黃色了,

但陽光下陰影部位為 6,500k 則顯得偏藍了。

也就是為何一般日光型的底片在日光燈下拍照總是藍綠的,而在鎢絲燈前總是橘黃色的原因了,

上述的色偏現象均可用色溫修正濾片來修正。 

 

有關閃光燈的專有名詞 

閃燈指數 (flash guide number,GN):GN=f值 × 距離(公尺或英尺均可)。

如GN為 40(公尺、ISO100/21 度)的閃燈,

當欲照明距離為 10 公尺時,需調整 f 值為4,GN40=f/4 × 10m。

因此 GN 較大時可拍攝距離也較遠,或是可以使用較小光圈獲得景深。

閃光燈同步 (flash synchronization):保證閃光燈的峰值輸出與快門全開在時間上的同步。

同步快門多在 1/60 秒至 1/250 秒之間。

 

二、水下攝影者需多具備的基本認識 
  
視覺的誤判

在水中因光線折射使水中物體距離看起來比實際近1/4,

因此使得物體看起來大了1/3,很容易導致攝影者誤判距離。

若是使用需目測對焦的相機系統,最保險且快速的方法為退後1/4再行拍攝。

色溫的改變

 由於水與空氣的密度不同,導致所吸收光譜的情形也異於大氣中。

在水深約 6 公尺時紅色已經消失了,漸漸到了 19 公尺左右黃色也消失了。

水愈深,色溫越高,但由於光強度也隨水深而遞減,因此不建議使用色溫修正濾片。

而應以人工光源來增加光強度及修正色溫,如閃光燈的使用。

若非得使用自然光源的話,建議在早上 10 點至下午 2 點間拍攝,

若在水深 8 公尺左右的深度尚可用 CC 30R(柯達公司的色溫修正濾片的編號)修正,

再深的話就不建議使用自然光源。當然若是特殊的藝術創作就另當別論了。

水中的懸浮微粒

 水中的光線經由懸浮微粒間的反射而產生霧翳化的現象,此種現象會產生影像不夠鮮明銳利的照片。

尤其在使用閃光燈時會加重其現象,甚至會有光點的出現。

在此有下列五點建議:

1、盡量減少移動以免揚起底砂

2、盡量靠近被攝物,減短被攝物至鏡頭間的距離

3、向上利用逆光拍攝剪影的畫面

4、水層的中層較水表及水底來的清澈

5、將閃光燈調整成45度角,不僅避免光線向鏡頭折射的功用外尚可簡化背景。

穩定性

 潛水迷人處之一便是近乎無重力的感覺,調整中性浮力在海底時是必要的。

因此水下攝影者受到海流的影響而晃動是無可避免的。

當海流強勁無法穩定相機時,可藉由提高快門速度、使用閃光燈或提高底片感光度來換取影像的穩定。

 

了!本篇就到這裡就好了,再寫下去我想大家都頭昏腦脹了。

下一次來看看水中相機的分類、構造及挑選。

誠摯的希望各位先將此單元看熟,往後有許多觀念均會用到此單元的概念。

 

*朱雲瑋,現任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理/屏東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NAUI、CMAS、SDI、中華民國潛水協會開放水域潛水教練

引用、節錄者請與我聯絡!

我已經重新改寫了,若再繼續不告而取,本人一定會有法律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c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