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垣島先丟一邊吧!
現在可是藍紫陸寄居蟹下海釋幼的季節,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勇敢的生命旅程吧!
藍紫陸寄居蟹是屬於陸生型的寄居蟹,雖然生活在陸地上,但是整個生命週期仍得靠降海才能完成。
母蟹從陸地上遷徙至海邊,走到海裡前後搖動殼身,藉此將身上的蚤狀幼蟲給釋放出來。
因此稱為釋幼,不是稱為產卵。
蚤狀幼蟲經過多次的蛻皮,從大眼幼蟲一直到幼蟹,接著就回到岸上開始陸生的生涯。
直到成熟後回到海中釋幼才算完整的生命週期。
*JVC PX-10*
這就是釋幼的狀況,母蟹辛辛苦苦、穿越重重障礙的爬到了海邊,而這段降海的路有多辛苦呢?
舉例來說,綠島陸寄居蟹在 2011 年 7 月至 8 月間的 43 天調查期中,
總共記錄到路死(就是被機車、汽車輾斃)的陸寄居蟹有 2381 隻!!!嚇人的數字吧..........
母蟹終於到海邊了,在浪區中辛苦的前後搖動身上的殼,將體內的蚤狀幼蟲釋放出去。
藉由波浪的力量將幼蟲儘快分散並將之帶到海中,避免捕食者的掠食。
*JVC PX-10*
這是被海浪稀釋過後的狀況。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一隻隻的蚤狀幼蟲在水中漂浮著。
迅速的散開,對蚤狀幼蟲的存活率有著絕對的幫助。
蚤狀幼蟲在海中就會不斷的成長,只要沒有被吃掉的話...........
*Canon A570 + 解剖顯微鏡*
這就是解剖顯微鏡下的螃蟹小時候,就是蚤狀幼蟲的某一期,但是不知道是哪一種的就是了。
那兩支前後的刺是要讓掠食者想要嗑掉牠的時候會多想想的,呵呵!
蚤狀幼蟲一直蛻皮長到大眼幼生時,會開始在海底找殼來揹了,再一陣子就可以上岸囉!
然後不斷的長大、蛻皮、換殼,終於到成熟可以繁殖下一代。
看到牠們繁殖要這麼艱辛,各位下次在海邊看到牠們,真的請不要撿回家養,
因為幾乎是養不活的,即使養活了,也因為沒有充分的殼可以給牠換,牠會很鬱悶的。
*JVC PX-10*
真的不得不說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第二代水中攝影機要更新時,真的是傷透腦筋呢!
後來選擇了 JVC PX-10,就是看上它可以邊錄影邊拍照,照片還可以有 800 萬畫素。
當然還可以超高速錄影等等,但是光可以邊拍邊錄,這對生態調查來說,可是有決定性的誘因啊!
燈光也是使用自製的超廣角水底燈,總之,真的很滿意這次二代裝備的表現。
影片中就可以看到母蟹努力的前後搖殼,將殼裡面的幼生分批的釋放在浪區中,
藉由波浪的力量迅速的將幼生分散,不過也因為在浪區,使得錄影工作也比較困難一些。
會有水面燈光反射、會有海浪影響對焦,所以畫面有時會稍微失焦一些些。
希望大家看完今天的介紹,以後在海岸公路上可以降低一些車速,看到陸蟹在過馬路時可以稍微繞一下。
各位的小動作是大量蚤狀幼生的希望啊!!
母蟹說:去吧!我的愛!帶著我滿滿的愛去冒險吧!
今晚的釋幼將是一段愛與冒險故事的開端..............
後記:05/16 將另一台相機拍的叫出來,才發現有拍到標準動作。
釋幼標準動作是站在臨海的岩石上,趁著浪來的時候搖晃殼將幼生放出。
上面拍的那些在水中晃來晃去的,其實並不是很標準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