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看了一篇有關重慶南路書店街沒落的文章,看了真的是感慨啊!

有時想想自己的幸運的,

讀書時曾在重慶南路流連忘返,也曾在中華商場的唱片店、電子材料行亂逛。

下課後也常在萬年大樓的四樓留著口水看模型。

那個年代還是類比的世界,底片、黑膠、錄音帶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產品,

當然也是會嫌類比不夠精準、不夠清晰,但是即使是到了現在,我還是無法全心全意的擁抱數位。

也許那個類比的年代讓我真正的沉浸在類比溫暖的世界,所以到現在還是無法適應數位硬梆梆的調性。

 

20120903  

*Canon EOS 1nHS + EF 28-105mm F:3.5-5.6*Kodak Doubl X (5222)*Plustek 7500i*

張就是柯達電影底片 DoubleX 5222 拍的,D96 沖洗,21 度沖了 7.5 分鐘。

要上電腦還是得經過掃描數位化,但是底片獨有的特性真的是無法取代的。

 

篇探討書店沒落的原因中有一段話,

++++++++++  我是引言線 ++++++++++++

他們做了一輩子書的生意,卻不知道書最大的、最獨特的價值,

在其人文性,在其所創造出的讀者與作者關係。

++++++++++ 我是引言結束線 +++++++++++

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 missing link 啊!

幸好我碰過這些全盛時期的商店盛況,這些過往的經驗,讓我更明白鶵鳥要的是什麼!

看著數位年代的興起,底片、黑膠宛如垃圾般的被丟棄,

傳統書店、DIY 電子材料行也慢慢的步向墳墓。模型?天啊!愈來愈難買了..........

但是.........但是書店真的不重要嗎?類比真的是過去式了嗎?

起碼我還是很堅信做模型可以訓練小朋友耐性與手腦協調度。

 

不不,我們不是要復古,我們要追尋的是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商品間的連結。

堅持原創、堅持天然、堅持就是要用好材料,雖然導致我們成本很高,

但是我們始終相信這種人與外界的連結是現代青年所必須要複習的,

甚至是現代小朋友必須要有的訓練。

我們還知道什麼是好東西所以值得我們追尋、值得我們擁有,但是現代的小朋友呢?

從小就是人工甘味、人工食品,鮮少碰到泥巴、鮮少運動到流汗。

他們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他們值得追尋的?

鶵鳥的方向,就是建立人與各種事物間的重新連結,讓大家對生活不再是無感!

我們會藉由一系列的課程、講座開始連結,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ccentor 的頭像
    accentor

    Accentor 的攝影日誌

    juv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